一键分享

中金: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普跌是导致进口下降主因

2015-06-09 10:30:15 来源:新京报
[摘要]前5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煤、大豆等大宗商品数量下降,煤进口量同比降幅达38.2%,进口原油、铜矿砂分别增长4.0%、14.2%。不过,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却出现大幅下降。前5个月,进口原油1.34亿吨,增加4%,进口均价为每吨2558.4元,下跌46.6%。

新京报讯 (记者刘素宏)6月8日,据海关统计,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97万亿元,同比下降9.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较4月份继续收窄3.4个百分点;进口8033.3亿元,下降18.1%,环比有所向好。

进口跌幅超预期

5月进口跌幅超过此前高盛的预计。6月5日高盛曾预计,5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从4月份的-16.2%升至-12%,油价反弹和国内政策放松可能改善进口增速。但事实上,进口增速依然不容乐观。

累计来看,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4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0.8%;进口4.07万亿元,下降17.2%;贸易顺差1.33万亿元,扩大2倍。

对于进口下降的原因,中金所研究院赵庆明、郭孟暘分析称,大宗商品进口量有增有减,但进口价格普遍下跌,这是导致进口下降的主因。前5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煤、大豆等大宗商品数量下降,煤进口量同比降幅达38.2%,进口原油、铜矿砂分别增长4.0%、14.2%。不过,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却出现大幅下降。前5个月,进口原油1.34亿吨,增加4%,进口均价为每吨2558.4元,下跌46.6%。

今年四季度进出口或企稳

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持续下滑。5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5,较4月份回落0.9,连续3个月下滑,这表明今年年中我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高盛分析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自3月份以来已停止升值,但仍处于接近历史纪录的高位,对出口构成了持续不利因素。

不过,赵庆明表示,比汇率对出口影响更大、更不容乐观的是外部需求。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乏力,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失业率依然很高,依赖再工业化解决就业问题,这会对进口商品形成替代作用。

另外,影响进口的内需情况严峻。中金分析称,今年以来,进口的持续负增长也说明了内需相对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6月底前落实部分国外日用品试点降关税,同时调整部分商品消费税政策,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然而经济的持续下行已经开始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日用品进口关税的放松也难以扭转进口负增长的大趋势。

综合看来,中金所研究院赵庆明、郭孟暘预计,近期进出口贸易将持续低迷,预计今年四季度或明年初将企稳。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