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热炒春节经济 网络安全需谨慎
2015-02-13 10:21: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摘要]羊年春节还未到,中国互联网上的春节商机卡位战、争夺战却早已开打。更多企业紧锣密鼓地推出各种抢红包活动,紧盯着客户即将到手的年终奖的各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火热出炉……总之,在中国农历春节这个阖家欢的节日里,网络商机满满。
红包大战升级
去年春节,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腾讯微信借助自己强大的社交属性,引爆了互联网企业间的春节红包大战。而今年的红包大战显然预热更早。
距离2015年春节还不到10天时,各路发红包的消息就已四起。2月9日,支付宝宣布从2月11日开始至2015年农历正月初一发放6亿元红包。随后,腾讯微信开始反击,宣布2015年春节期间将送出5亿元现金红包及30亿元卡券红包。与此同时,腾讯QQ也宣布将发出30亿元红包。此外,包括新浪微博、陌陌等也推出更多红包功能,已然一副哄抢红包市场用户的局面。面对各企业放出的各种“红包大礼”,不少网友笑称“今年春节要薅土豪羊毛”。
面对红包大战对手的增多,为增加“战斗力”,今年,微信优化了其红包功能,在其新版本中,将红包功能加到附件栏中,方便用户“一键发红包”。支付宝则在支付宝钱包中推出了新的红包功能,用户在支付宝钱包的首页点击“新春红包”就能进入红包页面,其红包形式有个人红包、接龙红包、群红包和面对面红包4种。腾讯的手机QQ红包除了好友间可以互相发红包,最大的亮点就是从小年夜到春节期间,将联合企业和明星给用户发放现金红包和代金券。而另据了解,今年新浪微博红包的一个重要变化也在于“明星红包”,即粉丝和企业给明星充红包,明星则可以将收到的红包反馈给粉丝,形成多维度互动,进一步提升平台活跃度。
不仅是互联网企业在积极参与“红包大战”,其他领域的企业也在想方设法地参与进来,当然他们的参与大多都需要通过与微信或者支付宝的合作而达成。据悉,微信和支付宝相继启动了红包发放冠名品牌的招商。冠名费少则百万元,多则千万元,且名额有限。支付宝方面挑选合作企业的标准除了冠名费外,还有商户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流量。入选的商户在春节期间,除了由支付宝不定向送出以企业品牌冠名的红包外,还可以享受支付宝特定消费优惠,用户到冠名商户内用红包消费,可以享受比普通商户更低的折扣。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红包大战的背后,是企业抢夺移动支付用户与市场份额。在我国现有的6亿多网民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仅为2.17亿,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而网络红包则成为微信、支付宝等应用争夺移动支付用户的最便捷的方式。相较于平日网络购物获取移动支付用户而言,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发放红包,能产生更大的引领作用,其帮助支付平台获取用户、抢占市场份额的效率更高,速度也更快,未来移动支付用户与市场份额的争夺会愈演愈烈。
互联网金融抢滩
每年临近春节,居民的理财和投资需求都会被再次激发。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互联网理财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理财的新潮玩法。为了吸引客户手中的年终奖,各家互联网金融产品也是想尽办法抢夺眼球。
据了解,网易理财平台将进行新一轮的高收益稳健产品销售计划,推出的收益保(第三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6%,限售6亿元。京东金融则推出新一波超级理财产品来冲击春节理财市场,包括票据理财、基金、小金库等。其中,票据理财短期灵活,且傍上银行,兑付有保障,预期年化收益率6%至7%。“发羊财”的产品,网站上宣称历史年化收益率7.1%。此外,京东还计划推出年终奖特别理财计划。
盯上票据理财的不只京东一家。一家专门从事基于银行承兑的票据理财平台“云贷e家”在其网站上宣称,其所有在线项目由托管银行负责票据审核确保真实性和安全性,承兑银行对票据无条件兑付。并且,也将推出年终奖特别理财计划。同时,各类互联网“定期理财”也开始发力,如支付宝的招财宝、微信理财通的定期理财产品等。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钱包8.5版日前正式上线,新版本特别增加了定期理财服务“招财宝”,产品期限以3个月至3年为主,预期年收益率5.2%起。
除了普通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为满足部分理财达人对新模式和收益的追求,互联网P2P平台和众筹平台上更为丰富的投资理财项目相继推出,包括京东、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都纷纷加入。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5年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格局初步洗牌和定型的关键时期。一是整个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更加激烈;二是监管政策即将尘埃落定,不规范的平台将被清除出市场;三是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成本水涨船高,小平台难以为继,实力雄厚的优秀互联网金融平台,无论在品牌知名度还是市场占有率上将凸显绝对优势。而春节期间各类活动的开展也将加速这一洗牌过程。
当然,互联网理财产品虽然很多收益较高,但专家提醒客户在选择时还需注意其风险,投资前需多方对比,综合考察。另外,由于众筹这一模式目前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项目审核、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需留意风险。
网络安全需谨慎
随着抢红包活动、互联网金融理财等在春节期间的走热,也催生了一些浑水摸鱼违法网络行为的发生。有网民反映,最近,一些不良微信公众号就打起了“抢红包”的主意。由于今年微信向公众账号开放了红包接口,不少不法商家利用红包吸“粉”,窃取用户隐私。比如一些“抢红包”活动要求参与人不仅要关注活动发起人的微信账号,还要使用自己的账号跳转到其他网页登录,这种游戏规则,让不少参与者感到不安。“跳转到别的网页就感觉不大安全了,弄不好就点进钓鱼网站,想获奖的话,还要发动更多好友一起来帮忙,累积到一定数量才能获奖,感觉像是骗人的,心里很不踏实。”有参与过这类活动的某网友说,现在智能手机使用极为普遍,手机大都绑定了银行卡及各种账号、密码,一旦泄露信息,会带来不少麻烦。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2月5日,微信团队发出《清理违规抢红包行为的公告》,称发现部分商家试图通过“合体抢红包”等方式诱导分享、诱导关注,存在涉嫌欺诈、收集用户隐私数据等恶意行为。对于违反微信平台运营规则的红包,将限制朋友圈分享;对于违反微信平台运营规则借助红包进行恶意营销的公众账号将视情节进行删除粉丝直至封号的处罚。
对此,网络安全专家提醒网民,需提高自身的警惕性,除了官方平台发布的红包外,其他红包不要轻易打开,尤其是有大额奖品、涉及现金、需要填写银行卡密码、个人信息等内容的红包活动,不要参与。此外,春节将至,也是网购高峰期,专家提醒网民网购年货时要有安全意识,选择正规官方网络商城购物,不要贪图便宜,轻信不知名的网站促销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