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年的结构之变 周小明详解2014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
2015-02-02 11:19:55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摘要]2014年是信托行业全面布局转型发展的元年。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表明: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信托业主要业务数据发生了较大的结构性变化,信托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业务结构继续优化,系统风险可控,行业发展平稳,转型态势良好。同时,信托业也面临着增速放缓、业绩下滑、个案风险增加等方面的挑战。
2014年,在经济下行和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信托业结束了自2008年以来的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了转型发展的阶段。2014年4月8日,银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99号)明确提出了信托业转型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可以说,2014年是信托行业全面布局转型发展的元年。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表明: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信托业主要业务数据发生了较大的结构性变化,信托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业务结构继续优化,系统风险可控,行业发展平稳,转型态势良好。同时,信托业也面临着增速放缓、业绩下滑、个案风险增加等方面的挑战。
增速放缓原因何在
从数据上看,2014年末,信托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3.98万亿元,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954.95亿元,均再创新高,但增幅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原因何在?
周小明分析认为,信托资产增速放缓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弱经济周期和强市场竞争对信托业传统融资信托业务的冲击效应明显加大;另一方面是旧增长方式的萎缩速度与新增长方式的培育速度之间存在“时间落差”,即新业务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其培育速度目前尚滞后于旧业务的萎缩速度。如何加快转型进程,是信托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挑战。
2014年度信托业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信托资产增速持续放缓,增量效益贡献下滑;二是信托报酬率呈现下降之势,量降的同时,价也开始下降,信托报酬的价值贡献下滑。这说明信托业转型发展所需的内涵式增长方式尚未最终成型,新增长方式下的业务不仅还没有“放量”,也没有“放价”,这也是信托业转型发展道路上的巨大挑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托公司业绩下滑之时,信托产品受益人的收益额和收益率却稳中有升。周小明认为,这说明在信托公司自身利益与受益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恪守了信托的本质,忠实于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以受益人利益为先。2014年度,平均信托报酬率仅占当年平均信托收益率的7.79%,换言之,信托行业每为受益人创造100元收益,信托报酬仅收取7.79元。
风险增大但整体可控
2014年,因经济下行传导,信托行业个案信托项目风险事件有所增加。截至2014年末,有369笔项目存在风险隐患,涉及资金781亿元,占比0.56%,低于银行业不良水平,相比2014年二季度末的风险项目金额917亿元、占比0.73%,余额和比例均有所下降。
周小明表示,信托业系统风险可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得益于三道风险防线的不断构筑。
第一,固有资本实力增厚。2014年度信托行业固有资本增速明显加快。2014年末,信托业实收资本为1386.52亿元,相比2013年末的1116.55亿元,增加269.97亿元,同比增长24.18%,较2013年末13.93%的同比增长率,提高10.25个百分点。在实收资本增加的推动下,2014年度信托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到3196.22亿元,较2013年末的2555.18亿元,同比增长25.09%;与此同时,2014年末,信托业的固有资产规模增加到3586.02亿元,相比2013年末的2871.41亿元,同比增长24.89%。
第二,风险处置能力增强。当个案信托项目出现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时,通常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简单的“刚性兑付”,另一种是市场化的处置。2014年,更多的信托风险事件开始采用市场化风险处置方式,如通过并购、重组、法律追索、处置等不同方式,对信托项目风险进行市场化化解。
第三,行业稳定机制建立。2014年底,以信托业保障基金及其管理公司成立为标志的行业稳定机制的建立,将信托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从公司层面提升到了行业层面,藉此可以有效防范信托业的系统性风险。
市场变化下的结构优化
从资金信托的客户结构看,2014年度,单一大客户驱动的单一资金信托占比40.44%,集合资金信托占比30.70%,银信合作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22.14%,继续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度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有了明显的提升,相比2013年末24.90%的占比,同比增幅提高了5.80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集合资金信托占比最高的年份是2011年,为28.25%,以后的年份一直在20%至26%之间波动,2014年度占比首次突破了30%.长期以来,信托业遭到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主动管理能力不足,而判断的基本标准就是集合资金信托的比例不高。周小明表示,2014年度在信托资产总规模增速下滑的同时,集合资金信托比例却加速提升,并创历史新高,表明信托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而加快了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步伐,转型效应明显。
从信托功能看,2014年度,融资类信托、投资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分别为33.65%、33.70%和32.65%.周小明表示,融资信托占比的大幅度下降,在微观上适应了私募融资市场萎缩的变化,在宏观上消除了长期笼罩在信托业头上的“影子银行”阴影;投资信托和事务管理信托占比的稳步提升,微观上适应了投资者的多元化资产管理需求和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宏观上预示了信托业转型发展的根本方向。
从信托财产的运用领域来讲,2014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表明,13.04万亿元的资金信托主要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和房地产五大领域,但资金信托投向在上述领域的占比有较大程度的变化,市场化对信托资产配置领域变化的驱动非常明显。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