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拯救绿地香港? 互联网金融能否“芝麻开门”
2015-02-05 11:56:07
来源:观点地产网
[摘要]绿地集团拟定的金融注资行为无疑将从两个方面去发挥作用。一方面是增加协同效应;另外则是借此获得市场认可,进而提升整体估值。
观点地产网 “绿地香港是绿地集团在国际上的重要名片,我们会不惜代价、全力以赴去支撑这个企业。”在借壳盛高登上香港资本市场时,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曾有过这样的一番表态。
在经历绿地集团的数次注资后,绿地香港再次获得了母公司的鼎力相助。在2月3日绿地香港2015年新春媒体答谢会上,绿地香港的相关高管透露,一款由绿地集团、腾讯和平安合作开发的名为“地产宝”的金融产品已经确定将装入到绿地香港这个上市平台。
同时,绿地主打的互联网金融以及针对基础设施开发的GP基金也都将注入到绿地香港。
该高层进一步指出,今年的目标主要是推动上述两大金融业务平台的整合。而之所以选择绿地香港这个平台上市,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的融资成本较低,另外则是香港可开展的业务种类会更多,为未来进一步拓展金融业务预留了空间。
不过,在越秀证券分析师李尚伟看来,由于目前地产类公司在香港的整体估值都比较低,所以绿地此举的目的可谓是“一石二鸟”。
“一方面是想增加协同效应,另外则是借此获得市场认可,进而提升整体估值。”李尚伟称。
承接绿地金融
事实上,在上月21日的记者会上,张玉良就曾对包括观点地产新媒体在内的媒体表示,绿地香港这个平台今后的经营范围会有所改变。
彼时,张玉良称,绿地香港原来是按划分区域进行经营的,在划分区域经营以外,也在提升它的综合性,原来的定位主要是投资住宅。但现在可能会介入金融,因为这个平台在香港,有条件可以把资产金融化。
显然,在绿地圈地金融领域的同时,绿地香港在集团中的角色也已经日渐明显。未来,其将更多地承接绿地的金融业务板块,并将发力互联网金融以及房地产。
而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军透露,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绿地集团以及绿地香港已经组建起相关的团队,将于近期推出“地产宝”和“置业宝”两款金融理财产品,并将着力打造一款以“房地产+金融+互联网”为模式的不动产P2B融资业务平台。
据了解,地产宝金融产品由绿地、阿里巴巴及平安不动产联合打造,该产品主要是用以支持非住宅领域的产业地产发展。
“我们要通过金融化,把中小企业的资产变成现金。中小地产商持有经营性房地产往往会遭遇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和平安、阿里合作后,绿地的地产宝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张玉良表示。
而在绿地今年的远景规划中,金融已然成为了其颇为看重的一个环节。据绿地集团介绍,绿地金融产业2014年提出以“大金融”为目标,确定了类金融、金融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及管理、资本运作等四大业务板块。
其2014年在金融板块的投资是8亿多元,而2015年则要达到30亿元。并且,张玉良寄希望于今年金融业务能够做到30个亿的利润。
为此,2015年,绿地提出进一步扩大绿地金融集团的资本规模,并将进行金融牌照收购工作,在设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以及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等方面做进一步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8月借壳上市以来,绿地香港将在今年8月满足资产注入的条件。因而,绿地集团的金融资产注资也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拯救绿地香港?
不过,李尚伟指出,在目前香港资本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对NAV来说,折价率都是在50%以上,这也就造成了地产类公司的整体估值偏低。其中,绿地香港也不例外。
因而,绿地集团拟定的金融注资行为无疑将从两个方面去发挥作用。一方面是增加协同效应;另外则是借此获得市场认可,进而提升整体估值。
“也有可能是借着金融平台去获得更便宜的金融资本,通过金融去将它自己的一些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李尚伟补充道。
与此同时,他也强调,并不是说金融板块去香港上市就能够在香港开展业务,若仅是为了更便宜的资金,绿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毕竟绿地香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融资能力。
而从早前张玉良的只言片语中,也多少能够洞见绿地此举的目的。
“绿地下一步不仅自己的资产要金融化,还准备做中国房地产中小企业经营性资产的金融化,就是把他们的资产通过我们的专业,通过互联网,通过马云,通过金融化,把这些资产变成众筹,变成社会资本,让中小投资者能够投资到这些项目当中去,变成金融产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借壳盛高上市后,绿地香港销售虽然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收益方面多少还是显得有些乏力。
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绿地香港合约销售涨幅高达2.7倍,但在收益方面却录得同比减少五成。而且,在业绩贡献大头的海口区域,绿地从盛高手中接手的不少项目出现以价换量的现象,这无疑将对绿地香港本身的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因而,穆迪分析师梁镇邦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指出,绿地金融资产注入一事还没有公开信息,如果这样做,要看作价是多少,但这对绿地香港的主要业务肯定会有一定的改变。
“现在来看,绿地香港还是一个开发商,注入一些金融资产的话,要看注入的规模有多大,也要看金融这块的业务是否赚钱。如果从业务这块来说,对绿地香港会有一定的改善。”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