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给评估带来的挑战
随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为推动力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产业类型和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出现,以及崭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都给资产评估或企业价值评估提出了新的挑战。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近十年来大量的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为资产评估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的队伍也迅速得到了扩张,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规范化公司制改革成了资产评估机构的主要业务来源。对企业资产进行重置成本加和的方法成为主要的评估方法。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保证当事人双方的权益,以账面值为主要依据的重置成本评估法还是能够基本上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科学、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来。较好地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WTO迫在眉睫,创业板市场的即将开放,资产评估业务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初见端倪。特别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风险投资风起云涌、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使得高新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我国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网络公司的涌现,特别是它们与某些传统企业举步维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的咄咄逼人发展势头,我们也不得不惊呼: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时代确实已经来临,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评估时代已经来临!
新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给评估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本文仅从传统评估方法的深入与改进以及对期权性质资产的新方法开辟等几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初衷。
一、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价值的新课题
由于网络公司、高新技术公司以及其它新型经济企业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其有形资产很少,而无形资产比重较大;当前盈利甚微或者负盈利,而未来发展潜力很大。采用以往的重置成本法评估其企业整体,不可能反映它们的企业发展潜力和真实价值。所以一般采用收益法(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它们的公司价值。
然而我们发现当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高新技术企业时,出现一些以前评估没有或很少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源于被评估的高新技术公司或网络公司大多当前亏损、只有负盈利,或者是新近成立,没有充足的历史数据等。本文下面对评估亏损的高新技术公司或网络公司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也许对评估师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1.公司亏损问题处理方法概述
运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基本做法就是要预测公司的未来盈利和现金流。而评估负盈利公司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能把负数作为预测计算的依据。怎麽办?一般有三种办法可供评估师们选择:
(1)采用盈利正常化的方法:所谓盈利正常化,就是把目前的负盈利取而代之为“正常化盈利”,它是正的。显然,这种方法是预先假设目前的负盈利只不过是一种不正常的(失常)现象而已。公司到正常的年份肯定会扭亏为盈的。
(2)第二种方法就是把营业收入作为预测的基础。营业收入不可能为负。然后估算一段时间内的经营利润和净边际利润率。当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到改良后,其利润会从现有的水平(负数)增加到一个持续正数的水平。这个与边际利润率联系起来的收入预测可以被用来估算最终收益(盈利)。一旦盈利为正,边际利润率稳定,评估的预测就进入常规化的程序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估计未来年份的投入资本及资本回报率,以便估算未来年份的盈利情况。
(3)降低财务杠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公司的净资产为负,并不是由于经营的问题,而是因为债务太多。此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预测的年份降低公司的财务杠杆比率。然后营运逐步好转,财务费用减少,权益资本的盈利就会变成正数。
2.盈利正常化方法的具体应用
当我们要为一个负盈利的公司进行盈利正常化的时候,总是首先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公司在正常年份会盈利吗?此话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公司目前年份时不正常的。公司的盈利很快会正常起来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把公司前几年或前一段时间的收益平均化。这是收益正常化最简单的办法。使用前一段时间的平均收益最适合于那些有较长(相对而言)盈利历史且企业规模没有多大变化的公司。如果某个公司的规模在前一段时间得到了迅速的膨胀,则由于公司规模的巨大变化,前面的平均收益无法成为正常收益的正确估计。
(2)把公司前一段时间的资本回报率、或净资产回报率、或边际利润率平均化。这个方法与前面的方法基本类同。但是这个平均值是一个比例数而不象前面的方法是一个盈利的现金数。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它的正常化盈利的估计反映了公司现有的规模。比如说,某公司在前一段时期平均资本回报率为12%,而现在的投资额为1000万元,那末正常经营收益应该有120万元。如采用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权益资本的账面值就可以得出正常化的净收益。这种方法的一种小小的变通是把前一段时期的经营利润率或净利润率平均化,然后把此平均利润率应用于现在的销售收入,得出正常化的经营利润或净利润。
(3)采用可比较公司的现在的资本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或边际利润率。前面两种方法都要求被评估公司有实际的盈利历史以及公司基本稳定的条件。当某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都不能得到满足时,我们则可以利用可比较公司的盈利来估算被评估公司的正常化盈利,或用投资资本度量,或用销售收入来度量。
(4)最后一个问题是盈利能够正常化的预测期限。用正常化盈利取代现在的盈利等于是假定正常化的盈利会立即出现(如就在评估的第一个时间周期内)。如果真正正常化的盈利能够在一段时间后(几个周期)实现,那末把现在的盈利就进行正常化处理所得出来的价值就未免太高了。一个简单的修正办法就是根据预测正常化能够实现的时间周期,把立即正常化后的出来的价值折现,其折现的年期就按上面预测实现的年期。这样就可以得到正常化的结果。
(5)例:评估一个正处于经济衰退期的周期性公司
1992年美国经济处于衰退期的期末。某公司报告:公司每股盈利为—0.73元。为了给公司评估,我们必须把盈利正常化。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把公司1988年到1992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11.05%作为度量的正常化净资产回报率。然后用于公司1992年的盈利计算。公司1992年净资产账面值为每股11.60元来估算每股盈利。
1992年正常化的EPS=11.60*0.1105=1.28元
为了评估每股净资产,我们假定该公司是稳定增长。这个合理的假设确定了公司的规模和在其行业里的竞争地位。此外,我们预见,1993年公司的净资本性支出减去折旧后为每股0.20美元。采用6%的稳定增长率,权益成本为12%,我们可以估算每股净资产的价值:
1993年期望的股权现金流FCFE=i.28-0.20=1。08元
根据稳定增长模型,每股权益价值:1.08/(12%—6%):18.00元
1992年底该公司市场股票交易实际价为每股25元
无疑,我们是假定这个公司的盈利很快就会反弹至正常的水平,衰退期在不久的将来即将结束。
3.销售收入/边际利润率的预测
在评估亏损公司时应用这个方法预测,有两个关键的输入变量:
(1)可持续的边际利润率:当公司的财务状况正常时,我们首先要估算的是以后将会出现的可持续利润率。要估算这个边际利润率,可以有两种方法:其一就是参照公司过去的历史,如果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财务状况良好,那末那段时间的边际利润率就可以作为推导可持续边际利润率的重要依据。但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如果公司的产品市场发生变化时,当新的竞争对手加入市场时,过去的边际利润率就不一定能够代表将来的可持续边际利润率了,即使过去时期财务状况是良好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利用可比较公司的平均边际利润率作为公司的可持续边际利润率。这个方法要行的通,亏损的公司必须是同类板块中的一个公司,而此同类板块公司均应是财务状况良好的。如果此板块中所有公司都是亏损的,那末由此方法肯定得不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
(2)时间期的调整:除了要估计一个可持续边际利润率之外,我们还需要估计一下目前这个负的边际利润率将会延续多长时间才能调整到目标可持续边际利润率。实际上,存在很多影响决策的因素:如这取决于目前的边际利润率与目标之间的差别有多大。一般来说,这个差别越大,调整的时期就会越长。同时,它也取决于两者之间有差别的原因。如果差别是由于经济规模,那末循环推理又会出现,因为我们是采用权益和债务的市场价值来计算资本成本,然后又用资本成本去计算权益和债务的市场价值。如果这是不可接受的话,调整时间期长短将取决于公司收入的期望增长有多快,增长越快,则调整期愈短。如果是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则这个投资将取决于在投资全部投出之前的投资酝酿期。实际上,当价值受到确定调整期长短的决定的影响时,而可持续边际利润率的改变将控制着这个影响的作用。
4.调节财务杠杆的方法
有些公司借贷了过多的债务,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当然这可能归结于许多原因:首先,当公司是投资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时如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借贷来进行投资。即使在这些初期的投资投出之后,还将有一段时间的财务费用相当高,甚至高于营运的收入。其次,有时候公司需要采用超比例的债务比例,这多半是因为收购者提高自己资本金(权益资本加上债务资本)的唯一方法。在后面的杠杆收购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是亏损的。象以上这些情况,亏损不能归结于边际利润率太低或资本回报率太少,而是由于负债太重。评估这些公司,我们必须估算公司能够承受的债务能力是多少?给出它的营业收入和现金流,然后减去负债。这里,我们要面对两个实际问题:
(1)最佳负债水平:首先就是要确定公司能承受的负债水平是多少。这可以通过传统的资本成本分析来达到目的。或者是看一看行业的平均水平。如一个公司的负债水平达到60%,而行业平均值仅为30%,那末它的负债比例就过高了,应该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到行业平均水平。
(2)如何调节: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降低公司的负债水平,如果公司本身是亏损企业,有许多可能的选择:一个方法就是推迟资本性支出,把折旧的现金用于支付债务。这个方法的代价就是会使未来的增长存在危机。另一个方法是加快营业收入增长,以拉动公司价值的上升。公司价值增加了,而负债保持不变,则负债比例就降下来了。最后一种选择是出让股权,偿还借贷。这种方法对于象高新技术创业公司这种初期亏损的公司来说,似乎没有什麽吸引力。这种方法只可能是那些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危机公司的唯一选择。
(3)例:评估一个边际利润率与财务杠杆变化的公司
1998年某公司是一个已被财务问题困扰多年的企业。在经过一段高速增长的初始阶段以后,公司陷入了控制成本的问题。1997年公司经营亏损3400万元,本年的营业收入为46200万元,资本性支出4400万元,折旧3500万元。为了给该公司进行评估,我们作了如下的假设:
● 公司在以后的三年内继续亏损,但是它的税前(折旧前)经营利润率到第五年末将逐步收敛于本行业的平均水平-17%。预计以后五年的利润率见表1。
● 后五年的公司收入增长率为10%,五年以后则为5%。
● 资本性支出的年增长率为5%保持不变,但是折旧(反映过去的资本性支出)在以后4年每年增长10%,然后保持增长5%。
● 营运资本保持为收入的2%,反映了行业的平均水平。
下面的表格预测了这个公司在以后五年中的预期收入和现金流。在估算税后现金流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有这样的假定:即在第四年和第五年仍未交税(公司只亏损了三年)。这是因为公司虽然从第四年起没有亏损,但第四第五年仍然是累计亏损。到最终年份,我们假定其税率为35%。见表2。
为了计算这些现金流的现值,我们要估计公司的资本成本。这里再次指出:公司目前的亏损问题对此有影响。由于股票市场价格下降,导致负债对资本的比例高达83.18%(因股票价格下降,权益的价值降低,从而使债务的价值相对增高)同时,股票的Beta系数采用行业的无财务杠杆β值为0.82,由于目前债务市场与权益市值之比经调整其值也升至3.46。公司的高风险引起借贷成本增加到11%。由于没有税收(所得为负,所得税为零),所以税后成本与税前保持一致。当我们预测今后五年的收益和现金流时,假定这五年中上述参数都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债务比例将趋向于50%,β趋于1,借贷成本逐步下降到7%(最终年份),下面表格列出各项参数各年变化值,见表3。
在第六年以后的价值可以算出,第六年后的稳定增长率为5%:
期末价值=FCFF6/(WACC6-g)
=43.21/(0.0753-0.05)
=17.11亿元
前五年的现值可用各年的资本成本折现,见表4。
以上现值和为:94387万元
除去债务: 76300万元
得出权益价值:18087万元
5.选择不同的方法
在处理这种负盈利的情况时,采用上述哪一种方法好些呢?是把当前的收益正常化、或调节下一段时期的利润率或者是降低财务杠杆的比例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法则可用来进行正确的抉择:那就是首先要弄清楚企业是为什麽亏损的。
(1)如果公司亏损是由于一些短暂的无规律的影响因素所致:如突然不可预测的汇率改变或其他原因的一次性亏损。那麽,评估师多半应该采用盈利正常化的办法。对于那些周期性较明显的公司的评估来说,应用这个修正的方法也是比较恰当的。这些公司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使亏损,而一旦衰退期结束,盈利又马上可以恢复到正常化的水平。至于如何来使盈利正常化将取决于待估公司的特性。如果公司历史较长且规模没有多大的变化,则历史的平均盈利水平可以作为正常化的盈利水平;如果公司历史较长而规模已有变化,则可以用平均利润率(权益回报率、资本回报率或经营利润率)来计算正常的盈利水平;如果历史数据十分有限,同行业的盈利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则可用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或利润率来计算正常化的盈利水平。
(2)如果待估公司的亏损是由于长期的经营问题而不是全行业的问题,那末在一段时间内把经营利润率调节到可持续的水平,并与收入的增长率一致。这样的修正方案似乎可以得到更好的评估结果。无论这个调节的幅度是趋向于行业平均值还是公司过去的经营利润率,都将取决于此行业的利润率在这段时期是否有所变化,如有,则调到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为佳。
(3)如果亏损是由于结构性的问题——过多的债务或是公司因要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导致一个较长的无利时期。或是由于规模经济问题。此时,调整边际利润率到一个更稳定的同行业公司的水平将会产生最佳的效果。
(4)本文中还有一种最后的方案我们没有考虑:那就是公司目前亏损,并还将继续亏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股权还有价值吗?用DCF模型计算得出的答案肯定是价值为零,而实际上,这种公司的股权仍然是有价值的。这是由于有限责任强制的结果。因为股权投资者的要求权是一种剩余要求权,当债权要求之后,投资者最大的损失就是他们在公司的投资额。亏损公司的股权所具有的价值是高于折现现金流的价值的。这一部分额外的价值可用期权定价公式来计算。这种方法我们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讨论。
二、资产的期权性质给评估新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机遇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大量涌现的高新技术创业公司来说,其企业价值首先是基于科学技术和新经济的巨大价值,而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又为创业公司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商业机会。所以,创业公司的另一个价值源泉就是其自身的未来发展潜力。根据企业价值的基本定义:不管是高新技术公司、网络公司还是其他传统的工商企业其价值仍然是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期望,仍然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人们看好创业公司,就是看好其未来的现金流。但未来的现金流毕竟不是现在的现金流,它是有风险、不确定的。所以准确地说:创业公司的价值在于一个有可能获得未来巨大现金流的机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机会的价值。
要评估这类公司的价值,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法似乎感到难度更大、障碍很多而爱莫能助。主要就是因为高新技术创业公司大多当前不产生现金流,近期也不会产生现金流,未来的现金流也是不确定的。但这样的公司却因为其具有未来创造巨大价值的潜力而得到风险资金的青睐。说明它虽无现金流,确实有价值。此时,我们可以把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股权看作是一种机会而运用期权理论进行估价。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把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股权看作是一种买方期权,然后应用期权定价模型对此买方期权来进行评估。当然,期权定价理论的方法并不是评估高新技术公司价值的唯一方法,但却是在其他传统评估方法之外另辟蹊径的一种全新的视角。
很多高新技术创业公司拥有专利权。表明公司对该项专利技术在专利期限内享有排它的独占权。公司可以在任何时候有开发和制造这种专利产品的权利,开发的时机有待于市场的变化,只有当预期产品销售的现金流超过开发成本时,公司才会开发。否则,公司宁愿继续等待时机,甚至放弃开发,以避免产生任何新的投资成本,届时的损失也只是专利权本身微不足道的成本。对于高新技术创业公司尤其是如此,这些专利多半是从未开发过,是没有任何市场经历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法。采用传统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这种专利权或拥有专利权的公司价值时,是从确定的预期现金流和稳定的折现率出发,没有考虑市场的可能变化和是否开发的选择安排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专利局里有数以万计的专利都沉睡在专利档案袋里,而并未被市场看好。如果仅以其一纸证书,便确认其未来之滔滔现金流,未免失之偏颇。我们现在采用期权定价的方法便是评估:在未来不确定现金流情况下、并可选择推迟开发的专利权的价值。
1.把产品专利视为买方期权
设I为该专利产品的开发成本的现值,V是预期现金流的现值,则拥有该专利产品的损益状况如下:
拥有产品专利的损益=V-I 当V>I
=0 当V≤I
此时,公司的产品专利拥有权被看作是一个买方期权,专利产品本身为标的资产,而标的资产的现时价值就是现在生产该产品的预期现金流的现值。这可以从标准的资本预算中得到。生产该专利产品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现值即为这个买方期权的执行价格。也就是说:公司决定为生产销售专利产品而进行投资时,这个专利期权就被执行;否则就不执行。
2.运用期权定价模型时各种输入变量
表面上看,运用期权定价模型对专利权进行评估时所需的输入变量与评估其他期权相同,如标的资产的价值、标的资产价值的波动变化情况、期权的期限、期权的执行价格无风险利率以及红利收益率等。但在对专利权评估时要获得这些输入变量却还是有相当难度的事情。
1.标的资产的价值
对产品专利而言,其标的资产就是专利产品本身。这一资产的当前价值就是目前生产该产品预期可获得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它可以通过标准的资本预算分析获得。假如这种产品从未在市场上销售过,那末,对现金流量的估算和现值的确定上都会有很多困难。但是,这种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要采用期权定价理论的原因。否则的话,现金流是确定的,我们完全可以应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出它的价值来,而不必采用期权定价模型。因为此时的期权已经不具备任何价值了。
2.标的资产价值的方差
如前所述,用来估算标的资产当前价值的现金流及其现值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由于产品本身未来的市场份额不确定,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技术妁更新与改造,从而使产品的成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发生变化。对这种专利产品的现金流的波动变化,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办法估算:首先,如果该产品以前曾经生产过,或又过类似产品的生产经验,则可以用它们的波动率作为待评估专利产品的价值方差的估计值;其次,不同的市场情况出现的概率不同,可以分别计算每种情况下的现金流量及现值的变化,然后估算出它们的价值方差;最后一个办法是:利用与该待评估专利产品处于同一行业的上市公司或行业的价值的平均变化情况作为参考。如用生化技术公司价值的平均变动情况作为估算生化技术项目专利产品的期权参数。
期权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金流的变动情况。这种变化越大,即价值方差越大,产品专利的价值越高。因此,稳定的行业中项目的期权价值要比在技术、竞争和市场变化很快的环境下项目的期权价值低。
3.期权的执行价格
当公司决定为生产和销售该专利产品而进行投资时,专利期权就被执行。对此专利产品进行投资的成本就等于期权的执行价格。其基本假设是投资成本保持不变,任何与产品相关的不确定性都体现在与该产品相关的同样不稳定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上。
4.期权的期限与无风险利率
当产品专利的保护期结束时,专利期权也就到期了。此后对项目投资的净现值为零。而在期权定价时使用的无风险利率必须与期权的期限相对应。
5.红利收益率
由于专利权时有固定期限的。如我国专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美国专利期限为十七年。所以在专利期权中存在着延迟成本的问题。因为专利在其期限之后会失效,那末,失效之后随着竞争者的出现,以前的超额利润便会逐步消失。因此,在开始专利有效期内,每推迟执行专利期权一年就意味着失去一年创造超额利润价值的现金流。假设专利期权期限内,现金流是均匀分布的,专利有效期为n年,延迟成本可写为:
年延迟成本=1/n
因此,如果产品专利的有效期为20年,则每年的延迟成本为5%。这个延迟成本降低了标的资产的价值,所以实际上它就相当于股票期权修正模型中的红利收益率。所以我们在应用期权定价模型对专利权评估时,大多是采用考虑红利收益率的修正模型。
例:对拥有专利权的公司评估
当一个公司目前的资产均不能产生现金流的时候,那末公司资产完全由专利期权组成。于是这些专利期权的价值总和即是公司的价值。如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视觉技术的高科技公司,正在计划上市。公司目前还没有收入和利润,但有一种很有希望的产品——可以多年使用无需保养的透镜。公司在未来10年内拥有该产品的专利权。尽管该产品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制造费用相当昂贵。而且由于当前的潜在市场相对较小。经模拟试验,在一系列技术竞争情况下,如果现在开始生产此产品,预期现金流的现值为2.5亿元,开发该产品成本的现值为5亿元。由于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对各种情况的模拟表明该项目现值的变化范围很大,年标准差为60%(说明过程的不确定性)。为维持该项技术,公司必须每年投资1000万元进行研究。10年期国库券利率为6%。评估公司的价值。
解:
期权定价模型的有关输入变量如下:
标的资产当前市场价值S=预期现金流的现值=2.5亿元;
执行价格X=开发此产品的投资成本现值=5亿元;
期权的期限T=公司拥有该专利产品的有效期=10年;
标的资产价值的方差=资产价值现金流的方差=0.602=0.36;
无风险利率r=10年期国债利率=6%;
红利收益率y=预期年现金流/现金流的总值=1000/25000=4%。
代入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公式进行计算:
dl=0.6888 N(d1)=0.7545
d2=-1.2086 N(d2)=0.1134
e-yT=0.6703 e-rT=0.5488
股权价值=买方期权价值
=Se-yTN(d1)-Xe-rTN(d2)
=2.5×0.6703×0.7545-5×0.5488×0.1134
=0.9532亿元
可求得此拥有专利权的公司价值=0.9532亿元。这个方法比起传统的现金流折现的方法来(2.5亿元—5亿元=-2.5亿元)肯定更加符合实际。因为公司拥有专利的价值,用是也反映了技术和竞争上的不确定性。
3.把自然资源看作为买方期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西部大量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均可有偿出让。因此对自然资源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评估已经成为开发西部的当务之急。
对自然资源如矿山、石油等投资的公司以及自然资源权益的评估,传统上是采用现金流折现的办法来进行评估的。但是由于一些矿产品以及石油的市场价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导致这些资源乃至拥有这些资源的公司的价值的高度不确定性。随着现代石油工业及部分贵金属矿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影响,西方很多学者从八十年代起开始探讨对自然资源及其公司的价值评估新方法的问题。开拓了采用期权定价方法评估自然资源价值的先河。在实践中,一些大型咨询公司如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也首先在实际操作中采用期权定价的方法评估自然资源公司的价值。期权理论的方法在国际资源评估中已相当普遍。
采用期权定价理论对自然资源评估的基本思路也是把一项自然资源看作是一个买方期权,那末标的资产就应该是这种自然资源本身,此时对自然资源投资的价值将由两方面因素来决定:一是本次投资可获得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其二就是该种自然资源的价格。其方法与前面的专利、专有技术及股权的评估方法相同。本文限于篇幅不再重复。
相关阅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