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不过十几日,“流动性”就显示出不凡的热度。
1月16日上午,央行发布消息称,近期已下发《关于完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管理政策 支持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改进支农和支小再贷款发放条件,明确金融机构借用央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发放“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数量和利率量化标准,并增加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额度500亿元。
而就在1月14日,市场上传来央行“从容应对流动性”的消息。消息称,近日,央行续作约2800亿元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主要“一对一”面向中信、浦发等股份制银行。
市场分析认为,通过央行短短数日内的操作可以预见,为保障全年经济实现稳增长目标,手握各种政策工具的央行,将继续发挥定向调控的思路,既不会“大水漫灌”,也不会让资金紧张超出市场承受的范围,而是精准发力,通过各种工具组合的运用拿捏好“合理充裕”的尺度,不断加强流动性管理。
央行刚刚公布的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也显示出2014年流动性管理已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数据显示,2014年末,M2余额为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此外,2014年12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49%,比上年同期低0.67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49%,比上年同期低0.79个百分点。
“从数据情况看,2014年我国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利率水平总体呈回落态势,金融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结构调整。”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日前刚刚闭幕的2015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对今年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明确,今年将“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其中,“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是一个新的提法,这一确切表述尚属首次。
总量把控下的定向发力
尽管“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的表述提法新颖,但这一理念贯穿了整个2014年的货币政策操作。
这一年,货币政策在操作上实现了几个组合:
价格型和数量型工具的组合。年内,央行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在运用数量型工具的同时,于年底祭出不对称降息,并进一步扩大了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实现了对价格型工具的创造性运用。
长短期政策工具的灵活搭配。这一年,央行创设并运用了包括抵押补充贷款(PSL)、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一系列流动性管理工具。这些工具长短结合,有效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
定向型工具和全面型工具配合发力。2014年初,央行前瞻性地在北京、江苏等10个地区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同时,根据流动性不同的特征,创设了多个工具,定向并定量地释放流动性,如PSL、MLF等。这类工具与降息等价格型、偏向于全面调控的政策工具配合使用,使得全年操作亮点纷呈。
“无论是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还是传统的再贷款、降息、降准等,工具使用频率明显较以往加大,调控的‘精准’、‘小步’、‘频率高’等特点很好彰显了灵活特性。”接近央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一位熟悉央行的权威人士则将2014年全年货币政策操作概括为:“以结构带总量,以点带面,以微刺激政策促进经济整体平稳增长,以定向带全面”。该人士强调,2014年最为显著的操作特点是“定向”,预计2015年定向的思路仍将继续,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结构调整的目标将与总量政策相结合,这是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工具使用上,定向的工具操作仍将占据主流。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